微信安全登录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公文素材网》即可登录或注册
×

乡镇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乡镇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受大程度冲击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发热潮,经调研**乡2020年度全乡返乡创业农民工**人,现将我乡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存在困难:
    一是思想观念保守,产业结构片面。因我乡工业基础薄弱,农民工返乡后绝大部分都从事于基础农业、畜牧业、林业等第一产业,在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方面都没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旅游、民宿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在无法预见效益的时候,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封闭保守,小富即安,不敢将自己的血汗钱投资在这些行业上,造成大多数农民工返乡后大多数选择在附近打零工或者自己小规模发展种养殖产业。
    二是基础设施落后,创业资源缺乏。**乡地处山区,交通、物流、用水、用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欠缺,造成农民工返乡创业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交易周期延长等问题,致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投入成本大幅上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对于返乡的农民工来说,资金支持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目前农民工创业资金仍然以自身积蓄和亲戚朋友借款为主,银行贷款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创业企业普遍面临极大的资金缺口,导致生产设备、原材料等物质资源的落后。
    三是知识水平低下,缺乏创业素质。目前,返乡创业农民工多为高中以下学历水平,文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创业农民工的学习能力,影响了其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和能力。其次,返乡创业农民工技术资源匮乏,大多数没有独特优势,仅为作坊式生产,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竞争力,低水平重复投资导致相关市场过度饱和,很难获得额外利润。
    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从组织上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先后成立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招才引智工作组和**乡商会,制定了《**乡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规划》。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将推动创业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创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二是部门联动。各村和乡直有关部门按照分工,落实责任,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如人社部门牵头制定总体工作规划,国土部门重点抓创业者经营场所和场地的规划使用,扶贫部门重点抓农村产业培育和培训,财政部门加大对创业扶持资金投入,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出台创业促就业的具体措施。各部门联合行动,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创业促就业工作格局。三是宣传发动。建立活动载体、抓好典型宣传,积极引导树立“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价值观。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开展“三星联创”、“六星农户”“扶贫扶志七大行动”活动,设立了“勤劳致富之星”专栏,重点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制作了《幸福**》宣传片和招商引资宣传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每年召开外出创业和返乡创业人员迎春茶话会,介绍家乡发展,培育创业主体,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搭建创业平台,拓宽返乡创业空间。
    一是搭建项目平台。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设计适宜的创业项目,重点在特色种养殖业、全域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等领域进行创业项目设计、论证。全乡确立了“一心两线三区”全域旅游规划和“一点三区五园”产业发展规划,谋划了**生态旅游度假区、**养中心、**产业园等20余个产业项目。二是搭建园区平台。大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积极帮助返乡创业者推进土地流转、技术支持。邀请**省农科院对产业园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选派一批有能力、有技术的科技特派员深入园区,实地指导产业发展。三是搭建产业平台。我们把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一二三产业联合发展,引导返乡农民工成为加速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为加快葛根、香菇产业发展,我们引进了同信生物、**香菇种植团队建设了葛根加工和贮存车间、香菇深加工车间,推出了同信葛根粉系列产品,创建了寸草春晖北纬31度品牌,市场反响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三)创新招引方式,拓宽返乡创业渠道。一是打造乡土人才“朋友圈”。通过组建**乡商会,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科级干部“一对一”的联系机制;采取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乡亲联谊会等形式,了解返乡创业任职意愿,鼓励其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先后召开各类联谊活动77场次,汇聚乡土人才223人。二是用真情鼓励返乡创业。每年春节都要给外出创业和就业人员一封慰问信,每年召开**籍在外成功人士座谈会、外出返乡创业座谈会或联谊会。由联系乡镇县领导牵头定学处,经常走访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区,组织召开座谈会,征求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沟通乡情,引凤回巢。三是聚合力推动返乡创业。建立全乡招商、全民招商机制,成立招商小组,在农民工集中的城市召开项目洽谈会、乡情会,形成招商工作常态化,吸引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重点培养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乡土人才任职村“两委”。先后组织考察培训537余人次,吸纳乡土人才担任村“两委”干部14人,纳入后备干部培养22人。

扫码免登录支付
本文章为付费文章,是否支付2元后完整阅读?

如果您已购买过该文章,[登录帐号]后即可查看

×
请选择支付方式
虚拟产品,一经支付,概不退款!